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纹枯病,上由角担菌属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寄生小麦、大麦等禾本科植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各省,已成为小麦主要病害。 一、症状和诊断。小麦苗期得病后,病部初呈暗绿色小斑,后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成云纹状大斑。潮湿条件下,病部出现白色菌丝体,有时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病部表面产生褐色菌核。受害植株,苗期叶片由下至上退绿变*,常于麦苗受渍后叶*相似,影响光合作用,使麦苗生长发育不良;返青拨节前期若遇适宜条件,发病严重,病株率常可高达100%。导致中下部叶片大量枯*,甚至枯死。由于叶片枯死,光合作用受阻,孕穗期出现大量枯孕穗,即使能正常抽穗,后期籽粒也呈干瘪状,不仅造成严重减产,且影响品质。 二、发生规律。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殊体中腐生。秋播后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侵入叶鞘和茎秆。秋季小麦播种后,当小麦长出了3片真叶后,开始发病,病斑呈暗绿色,后逐渐向周围扩展,但由于气候逐步下降,病害发展受到抑制,危害也较轻。进入越冬期,病菌停止生长,病害也随之停止扩展。早春小麦返青后,病菌繁殖快,病株率迅速增加,为害加重。特别是在偏施氮肥、土壤湿度大、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过密的条件下,发病严重,病株率常可达100%,稍遇风雨,即导致全田倒状。 三、防治方法。据调查,很多农民在防治小麦纹枯病时,只注意小麦返青至拨节阶段的防治,忽视了种子的处理及苗期的防治。1、种子处理。播种前将麦种晒天,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麦种拌入药粉1公斤,或用干种子量0.35%的50%甲基立枯灵拌种,均可起到良好的防病效果。2、药剂防治,在小麦苗期或返青拨节期,纹枯病初发时,每亩用5%井冈霉素300克兑水50公斤,或100克40%多菌灵胶悬剂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时,在拨节期最好是早晨露水喷洒,药液易随露珠淋到中下部叶片上,以利提高防效。3、合理施肥,尤其是在小麦拨节期前后,忌过量偏施氮肥,否则,会造成植株生长过旺,田间荫蔽,透光性差,抗病力减弱,且易引起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