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揭秘#在太空时代的孩子眼中,年前,人类关于太阳系的描述模糊得惊人——那个时候的人类知道得很少!他们不知道火星上有足以让珠穆朗玛峰和美国大峡谷相形见绌的火山和峡谷;他们推测,金星的云层下是一片雾气笼罩的丛林、贫瘠的沙漠、碳酸水的海洋或者是一个沥青湖——这是当时人们所能想象的全部,但真正的金星其实是一片布满火山的不毛之地,到处流淌着熔岩;当时对土星两条模糊光环的描述也很不准确,今天我们能看到土星光环数十万条的细环;对土星卫星的认识更是肤浅,今天我们知道那里有甲烷湖泊和尘埃喷口。年前,人们认为行星只是弹丸之地,不过是天空中的几个亮点,而地球要比它们大且重要得多。其实,地球也是一颗行星,从太空看去,就像是黑色天鹅绒上镶嵌的蓝色大理石,表面覆盖着水和空气——但在当时,没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人们不知道月球诞生于一次天体间的碰撞,不知道或许恐龙也灭绝于一次天体撞击,也没人完全意识到人类具有改变整个地球环境的力量。无论太空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毫无疑问,它丰富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真实的太空画卷。人类为能一窥其他星球的秘密而兴奋不已,有时我们会忽略对地球的关心。实际上,地球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这都是与人类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地球面临着遭受小行星撞击的危险,这样的撞击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观测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并有效地阻止它们,成为了太空探索的一项重要任务。当观测到一颗小行星处于撞击地球的轨道上时,我们该怎么办?为了让小行星偏转至少1个地球半径,避免与地球直接相撞,我们必须提前10年使用撞击、核爆、推动或引力牵引等各种办法,稍稍改变它的速度(改变幅度不小于1毫米/秒)。探寻宇宙中各种生命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寻找我们在宇宙中的同伴,更是为了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更好地了解人类自己。也许最终我们会失望地发现,外星球并没有生命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天体生物学的目的,还在于探寻各种生命形式及其存在的先决条件,探索40亿年前地球如何从无生命的状态演化出生命。因此,这些搜寻并不是单纯地寻找我们宇宙中的伙伴,而是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现在还没有定论。对彗核及月球的采样分析,有助于探索行星的起源,进而帮助我们探寻外星生命体。太空探索并不局限于太阳系内,还有更广阔的星际空间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加紧研发星际探测器技术,是我们冲出太阳系必须迈出的一步。研究其他行星帮助我们摆正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而研究星际环境同样也会帮助我们摆正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