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根源”找到了,饭后3不急,血脂降,血管也“年轻”。
早在年时,成人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大概在40.40%左右。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里,有4个人可能就存在血脂异常。
如今,比较年的水平,血脂异常的几率还在增加。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约占4.9%,“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率约占13.1%,“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约占33.9%左右。
高血脂症发生比较隐匿,一开始大多没有什么临床症状,故称为隐形杀手。高血脂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相关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所以,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预防冠心病和卒中等疾病有重要意义。
高血脂的“根源”找到了,不外乎以下四点:
1、饮食热量过剩:
摄入的热量过剩,身体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引起肥胖、血甘油三酯升高。
研究表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水平与肥胖程度成正比,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
除了体质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中心型(腹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
2、精细主食吃太多:
过多摄入谷类食物,特别是精制加工后的细粮、含糖点心蛋糕等等。精细主食引起血糖快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此外,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还能使许多促进甘油三酯合成酶的生物作用增强,血中的甘油三酯自然增多。
3、饮食高油高脂:
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还有油炸、煎烤、富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摄入,使得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较多,导致血胆固醇升高。
反式脂肪酸还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明显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4、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
饮食中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导致维生素矿物质这些必需营养素的缺乏。
维生素C作为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酶的辅助因子,参与胆固醇代谢,有利于肝脏清除胆固醇。维生素C缺乏,导致肝脏胆固醇蓄积、血胆固醇升高;维生素B6缺乏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
镁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保护心肌细胞完整性的作用;
铬是人体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缺乏可引起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血胆固醇增加。
降甘油三酯的三大误区,可以对号入座;
误区一:主食过多:
我们都知道,肉类食物比较耐饿。一旦“戒肉”,很多人会通过多吃米、面等主食来增加饱腹感。
现在的主食大多经过精细加工,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一旦摄入过多,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会转化生成甘油三酯,在体内储存。长此以往,血脂降不下来也不足为奇了。
误区二:有些素食油脂高: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肉就可以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像瓜子、核桃、花生等坚果脂肪含量高,血脂高的人不宜多吃。炒菜时放过多的油,也会造成脂肪摄入过量。油炸食品等就更不用说了,对降低血脂有害无益。
误区三:长期吃素缺乏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有参与调节糖、脂代谢,促使其转化成热量而消耗的功效。若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会造成糖、脂代谢紊乱,影响能量消耗。
B族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奶制品、鸡蛋、瘦肉、动物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中,素食者或动物性食物摄取不足者易致B族维生素缺乏。
可见,完全吃素也是不可行的,营养均衡很重要。
如何预防高血脂?饭后3不急:
1、不急于洗澡:饭后全身的血液会主要供应消化系统。这时洗澡,皮肤血管经温热水刺激会扩张,血流量的增加会导致大脑和心脏供血减少,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建议,最好餐后1小时再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有条件的,可以在水里加点乌麦霜桑叶液,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帮助调节血液粘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积,有利于降低高血脂。
2、不急于生气
/p>
人在生气时,体内的肾上腺会分泌一种激素叫做肾上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的作用是收缩血管,加快心率,同时舒张支气管,并使肌肉收缩。百病从气起,少生气才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3.不急于睡觉
/p>
饭后,胃部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完成消化功能。如果立刻睡觉,会导致脑部输血量较少。心脏为了提高输血量,会“加大马力”,血压升高,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爆发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