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浅谈高血脂 [复制链接]

1#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人体内的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高限的一种病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脂肪肝等病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中医学认为血脂由水与谷所化生,与津液为同一来源,随津液的流行遍布全身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与现代医学所谓之血脂相类似。若脏腑功能失调,则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能正常生成,产生脂肪与痰湿导致气滞血瘀痰凝,堵塞脉络而生病。

脾胃功能失常,代谢障碍致高脂血症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拥有版权

脾气亏虚的主要症状包括:腹胀纳呆,大便溏薄,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益气健脾。

脾阳不足的主要症状包括:脘腹冷痛绵绵,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口淡不渴,腹胀食少,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宜理气健脾、温阳除湿。

湿阻中焦症状有:头晕,头重,嗜睡乏力,口中黏腻,腹满腹胀,食少纳呆呕恶,大便不实或泄泻,舌淡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运脾化湿浊。

肝病致使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而出现高血脂症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拥有版权

肝气疏通,则全身气机调畅,血脉运行畅通。而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滞,脾胃功能也会失常,进而脂肪运输代谢障碍而形成高脂血症。(另一方面,如《血证论》中所言:“肝主藏血……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也就是说:肝气冲和条达,气机调畅,才能保证血脉运行畅通。

所以,肝病会使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脂肪停于血管中而发病。肝郁气滞的主症包括:情志抑郁或易怒,开心的时间较短,胸胁或小腹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等,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肾阳不足,痰湿内藏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拥有版权

随着年老,肾气渐衰,体液容易失衡流通异常,湿气聚成痰。肾阴亏虚则虚火旺盛,炼液为痰。肾阳不足,容易导致津液停聚,痰湿内藏。另外,俗话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运转离不开肾阳,所以肾阳亏虚也会导致脾运转失常、痰湿内藏,继而发病。

肾阴虚大多以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为主要症状,治宜滋补肾阴。肾阳虚症主要是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治宜温补肾阳。

高血脂症的“标”痰浊和瘀血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拥有版权

痰浊和瘀血属人体津血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二者均为阴邪,直接阻碍了津液、脂肪的代谢与流动。津液停聚而生痰湿,痰湿阻塞脉道,血流不畅而成瘀;血瘀可致成痰,痰聚益助血瘀,血瘀与痰浊,二者同为致病因素,又可互为因果,从而引发高脂血症,进而引起诸多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均与之有密切关系。

此外,中医理论中高脂血症的病因包括:

·1·饮食习惯不良,喜欢吃油腻、甜食以及口味较重的食物,食物堵塞胃肠,引起胃肠功能减退,导致痰浊留在脉络中而发病;

·2·好逸恶劳,养尊处优,气血不畅,消化功能减退,导致脂肪生成与转化的障碍;

·3·因情绪不佳导致发病,气、血、津、液调节功能失常,导致脂肪生长且分解障碍而形成高脂血症;

·4·先天身体较虚,或者年纪大了导致肾功能下降,肾虚则体液代谢失调,从而导致脂肪分解障碍。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拥有版权

中医理论认为

高脂血症的治疗,需“固本”不忘“治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通利腑气可通过抑制胰脂酶活性、减少机体对脂质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水平。如果脾胃运化失调,腑气不通,就会引起血脂升高。另外,研究表明:具有降脂作用的单味中药有百余种之多,如人参、冬虫夏草、当归、川芎、丹参、茯苓、三七、没药、山楂、荷叶、银杏叶、陈皮、半夏、黄连、黄芩、葛根、决明子、菊花等,都可以选择应用。

作者:李炫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