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检查中,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偏高就说明血液的脂质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属于病理状态,这种情况称做“高血脂”。
高血脂对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较大,会增大发病、恶化、致残甚至致死的风险。
高血脂还会引起动脉硬化,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杀人于无形,所以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是什么堵塞了血管?
堵塞血管的物质是血脂,尤其是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血脂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通过与载脂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的,当身体的某个部位需要胆固醇时血液会将胆固醇运送到该部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氧化后会在血管壁中沉积下来形成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大会逐渐阻碍血液流通,直至将血管完全堵死。
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后,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趁机“钻”到内皮下面,这时会被白细胞当作异物吞噬。
随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断增多,白细胞也会不停地吞噬,最终形成泡沫细胞、引起细胞坏死,进而形成斑块沉积到血管壁上,斑块长大后就会堵塞血管。
血管堵塞后怎样治疗?
目前来看,血管堵塞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植入支架和搭桥手术。
植入支架就是将血管堵塞的地方用支架撑起来,使血液顺利通过。
搭桥就好比原来的路堵住了,然后在它附近重修一条路。搭桥手术中用到的“通道”大多取自自身血管(如右侧桡动脉、双腿的大隐静脉或内乳动脉等),而大血管可用人造血管。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稀释血液,有利于其在狭窄的血管中顺利通过,但不能改变血管变窄的客观事实。
血管中并无“垃圾”
很多人都听到过“清除血管垃圾,让血管更健康!”的宣传,血管中主要是一些构成身体的基础物质,如水、血脂、蛋白质、血糖等,另外还包括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并无所谓的“垃圾”。
代谢产物并不是所谓的“垃圾”或“*素”,如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肌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类型,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品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则是人体肌肉组织的代谢产物。
正常情况下,代谢废物会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指定的器官排出体外,所以不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平时多喝水可帮助机体清理代谢废物。
总之,只要这些代谢产物在血管中的含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就属于正常状态,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危害。
高血脂的形成原因
高血脂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一般认为原发性高血脂主要与遗传有关,继发性高血脂则与其它疾病及运动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如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人、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透析、肾移植、胆管阻塞、口服避孕药等。
高血脂并不都是吃出来的
虽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这两个指标与吃有关,但低密度脂蛋白与吃没有太大关系,它主要与人体的整体代谢功能有关。
比如,当甲状腺功能衰退时由于代谢率下降会使身体无法燃烧体内的脂类,这时就很容易出现脂类代谢异常,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除此之外,一些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的年轻女性也会出现血脂异常。
女性血脂异常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一些身材比较苗条的中老年女性在体检中也会发现高血脂,这种情况可能与绝经后的雌激素变化有关,因为雌激素是女性天然的血管保护剂。
瘦人也会出现高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时血管更容易堵塞,但这并不意味着血管已经堵塞了。虽然肥胖的人更容易患高血脂,但瘦人出现高血脂的情况也不少见。
瘦人的高血脂通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水平,这种情况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体型消瘦者发生血脂紊乱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这时若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都不加节制,一旦出现症状要比其他人更加严重,所以瘦人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