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heartdisease)。本章重点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类型。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和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和情绪激动时,持续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制剂后消失。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患者的家族史,既往发病情况,以前服用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是否吸烟及运动状况。
(2)诱发因素: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是否吸烟等。
(3)症状和体征:①老年人疼痛可发生于牙部至上腹部之间的任何部位。②老年人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疼痛外症状。③由于痛觉敏感性低,大多数老年心绞痛患者可无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患者胸部X线、心电图连续监测结果。
(5)社会心理评估:患者情绪、压力和经济情况;性格类型。
2.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②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有无面色苍白、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与体征。③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面色、表情等。嘱患者疼痛发作或加剧时及时告诉护士。
(2)心绞痛发作时给予氧气吸入。
(3)注意观察用药效果。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注意滴速的调节,初次使用该药,嘱患者宜平卧体息;青光眼、低血压时忌用。
(4)低胆固醇、低脂、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少食多餐。
(5)适当活动可增加肠蠕动;有便秘习惯者,可酌情使用缓泻剂。
(6)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安慰患者,解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
3.健康指导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竞赛性运动和屏气用力动作,如推、拉、抬、举等,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紧张等诱发因素。
(2)指导患者掌握自我防护及自救知识。如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3)嘱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自我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家中,硝酸甘油应放在易取处,用后还原。另外,硝酸甘油遇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瓶中,定期更换。
(4)嘱患者疼痛发作频繁、程医院就诊,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4.护理评价:通过治疗和护理,评价患者是否达到:①预防和减少心绞痛发作的知识和技能增加。②心绞痛发作时得到有效地救助。③了解治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严重持久地痉挛,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阻塞,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缺血而导致的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1.护理评估
(1)键康史:了解患者的家族史,既往发病情况,以前服用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是否吸烟及运动状况。
(2)诱发因素:患者是否有过重的体力劳动、过度运动、精神紧张、强冷刺激、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反复冠状动脉痉挛。
(3)症状和体征:患者是否有突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或伴有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难或晕厥等。
(4)辅助检査:心电图检査结果。
(5)实验室检査:ESR、心肌酶、放射性核素检査结果。
(6)社会心理评估: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
2.护理措施
(1)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活动。
(2)吸氧,2~4L/min。
(3)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老年AMI患者症状常不典型,合并症较多,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对65岁以上患者,应及时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动态改变,以尽早筛査AMI,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
(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溶栓药。用药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禁忌证;用药后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出血严重者应立即中止溶栓治疗,紧急处理。溶栓完毕后,定时描记心电图,并做相关实验室检查,询问患者胸痛有无缓解。
(6)低盐、低脂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忌饱餐,戒烟、酒。
(7)指导患者采取通便措施,如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饮食。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遵医嘱使用缓泻剂等。
(8)患者急性期易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护士应给予积极硫导。
(9)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及时发现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3.健康指导: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再发生,增加紧急救护知识。医院急救电话。家庭成员知道心肌梗死发作时的救助方法。运送过程中尽可能不让患者用力。
4.护理评价:通过治疗和护理,患者是否达到:①心肌梗死发作时得到有效的救助。②了解治疗心肌梗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尹世玉)
(文章来源:《临床护理指南》第2版)
(图片来源:觅知网)
免责声明:此文只是我的读书记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