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疾病死亡率与致疾病三大原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治疗,参考资料(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附原文连接。
建议你可以先看上一篇基础中国10大疾病预防/筛检/治疗/费用-1我们分析了前三大死亡原因。
首先,我们看到依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男性的部份,年轻的时候恶性肿瘤是高发,随著年纪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追上恶性肿瘤,而在女性超过80岁之后,心脑血管疾病超越恶性肿瘤比例两倍了。
结论年轻注意癌症高发风险,年纪大多加注意心脑血管风险。
我们看恶性肿瘤不论男女在各年龄段,肺癌是高发死亡第一名,可以参考基础中国10大疾病预防/筛检/治疗/费用-1里头有肺癌高发原因与治疗文献,下周我整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版)"。
我们看脑血管中"脑出血"在男性年轻时3~5倍高发死亡,比脑梗死还吓人。所以,介绍这篇文章,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_》概要。
脑中风,脑卒中都是同一件事,脑血管破裂就是出血性脑中风或是出血性脑卒中,另外,脑血管阻塞就是缺血性脑中风。如下图1,这份报告有四个指标,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死亡率。
“发病率”对应的英文是“incidence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发病率”的分母是有发病危险的人口数。
“患病率”对应的英文是“prevalencerate”,也称“现患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我们看图1,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两倍于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出院的病患数量万人,图6,7,8,9谈的都是如何手术处理。
根据报告提到这10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94%的脑卒中,这些因素大部分属于可以自我控制项目,本篇说明前三大因素。
1.高血压即收缩压SBPmmHg和输张压DBP90mmHg,研究可知SBP每升高20mmHg或DBP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倍增。高血压原因主要有高钠低钾,超重肥胖,过量饮酒等,治疗流程首先位评估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然后药物治疗或是继续监测。
2.糖尿病为空腹血糖7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首先生活干预之后单药治疗,进一步口服药+注射胰岛素。
3.高血脂肪,血脂肪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参考表2
病因分类,一,继发性高脂血症,二,原发性高脂血症。
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WHO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发生和胆固醇有关,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菸,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
治疗方式,一般治疗,生活方式改变,抗动脉粥样硬化饮食(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控制体重,规律锻鍊,戒烟。
所以改善饮食是治疗关键。
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克,薯类5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吃和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克,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克。经常吃豆制品,每天相当于大豆25克以上,适量吃坚果。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较低。过多食用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推荐每周吃鱼~克,畜禽肉~克,蛋类~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克。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我国多数居民目前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水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当足量饮水。建议成年人每天7~8杯(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一天饮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勤俭节约,珍惜食物,杜绝浪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按需选购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保障饮食卫生。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创造和支持文明饮食新风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应该从每个人做起,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饮食文化,树健康饮食新风。
注:相关实践应用和制定依据请参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资料来源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