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和“雪女侠”联合创作
壹高血压真的永远治不好,只能吃降压药?
本文继续写什么是肾虚。前文疲劳、记忆力差、腰酸……体检却正常,肾虚到底是不是病?已述:肾虚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以及性腺、甲状腺和胸腺等的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
本期的重点是肾虚证的一个典型疾病:高血压。
高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的侧压力过大。那么怎么才能使得血压下降呢?
试想,如果你在水龙头上接上一根皮管用来洗车,水压太小怎么办?
如果是入户的水压太小,就要加装增压泵,这样水压会升高;
皮管捏紧点,使皮管截面积缩小,水压会升高;
水开的大点,水更多,水压就会升高;
管道里面水垢太多,水压就会变小,生锈的水管需要更换,或者用醋酸除锈,这样水压会上升。
对应到高血压病人需要降压,就是反过来。
心脏是最主要的加压泵,让心脏跳动弱一些,血压会下降;
让血管松弛,这样血压会下降;
把血管里面的血液减少,就是要利尿,这样血压会下降;
疏通血管,减少其中的斑块,血压会下降。
简单回顾一下现代医学对于高血压的治疗:
1.为了使得心脏跳动的力度下降:使用β1受体阻滞剂。
β1受体阻滞剂直接拮抗肾上腺素在心脏的受体,使心脏跳动减弱。肾上腺素平时低水平分泌,在人遇到十万火急的“战或逃”的情况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与心脏的β1受体结合,心脏会“疯狂”跳动,输出足够你“战或逃”的血量;肾上腺素与气管和血管的β2受体结合,会使得气管、血管舒张,让你吸入足够的氧气并且血管能运送足够的血液到全身;肾上腺素与脂肪细胞β3受体结合,脂肪细胞会分解,1g脂肪分解放出等于3g糖或3g蛋白质的能量,让你拥有足够的ATP来“战或逃”。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都带“洛尔/克”两字,例如:倍他洛克/酒石酸美托洛克(主要拮抗β1受体),阿替洛尔(主要拮抗β1受体,倍他洛克是脂溶性的而阿替洛尔是水溶性的)、盐酸索他洛尔(主要拮抗β1受体)、卡维洛尔(β受体阻滞剂,而卡维地洛是α受体和β受体阻滞剂)。
2.为了使得血管舒张: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或ARB和ACEI。
血管的收缩,最终都需要落实到细胞上钙离子的内流,才会引起。因此如果用一个什么小分子堵住细胞膜上钙离子内流的那个门,就会使得血管舒张。能堵住那个门的药物就是各种叫“地平”的钙离子阻滞剂。
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都带“地平”两字,例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钙离子拮抗剂同时也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的减弱,因此他是有双重的降血压功效的。
肾上腺素还能和血管上的α受体结合,导致血管收缩,因此拮抗该受体也可以降血压,常见药物如卡维地洛(同时也是β受体阻滞剂)。
(可跳过)血管的舒张和收缩还受到RAAS系统影响。肾脏会检测入肾的血流量,他自有一套保障身体循环血液量适中,还能应付大出血等紧急情况的系统。其中现在已经研究的比较清楚的RAAS系统应该就是其中一部分。假如突然大出血,人体就必须紧急收缩血管和涩尿,防止进一步丢失更多血液。肾脏会大量分泌肾素,把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ACE)水解成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Ⅰ会带来微弱的收缩血管的作用,并且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少量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Ⅰ很快会被肺产生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胃促胰酶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和AT1受体结合会使得血管强收缩,同时导致醛固酮分泌增高。
总之一句话,血管紧张素Ⅱ会收缩血管从而升血压。
常见的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降血压的药物(ACEI)都带“普利”两字,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使之失效而降血压的药物(ARB)都带“沙坦”两字。例如:缬沙坦、卡托普利。
3.让血管内的血液减少:使用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醛固酮主要作用是加快细胞上“钠钾泵”的工作,使得钠离子从细胞内进入细胞外,钾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肾远端小管受到醛固酮的指令后,因为“水跟钠走”,就会保水,减少排尿。
因为醛固酮升高就会导致血液内水量增加,从而导致高血压。螺内酯通过拮抗醛固酮,进而产生利尿作用,降低血压。确实有血容量过多的,或顽固性高血压的可能还会用到其他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
4.让血管内“垃圾”更少:这些药严格讲不算是治疗高血压的。
例如高血脂,长期的高血脂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因而使得外周循环阻力变大,进而高血压。但是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治疗起来也是如果单独用降血脂药物,降压作用也不太明显。近年来也发现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在使用降压药时同时使用降血脂药能很大程度帮助血压下降。
另外就是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除血栓,长期来看应该也能起到降血压效果。
现代医学目前认为高血压是慢性病,所谓慢性病就是不可治愈,只能终生服药的。为什么上面讲的这么多种降压药,都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呢?因为所有的药都主要只是抵消了肾上腺素、醛固酮的升压效果,或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血压降下来了,而没有直接减少肾上腺素分泌,没有调节下丘脑、垂体的相关激素分泌。
细心的朋友肯定发现了,上文讲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时,提到最多的是:肾上腺素、醛固酮。由此,我们引出了肾虚与高血压的关系。
如果用药在肾上腺,乃至在下丘脑、垂体的层面去抑制过多的肾上腺素、醛固酮的分泌,那么血压也肯定是会降下来的。目前,中药的治疗方法就是这个原理。
贰20岁为什么也高血压了?
现在越来越多20几岁的人开始高血压。随便查查文献都能看到中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年的统计数据显示,18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9%。这是遗传因素吗?
应该说遗传因素也有,但个人认为主要原因不是遗传因素。如果看教科书,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是不明,危险因素有很多:如抽烟、喝酒、熬夜等等非常多,你根本看不出哪个是主要因素。
个人认为,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欲望太多等原因导致的精神高度紧张,加上饮食过于刺激和营养,再加熬夜、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这些因素在年轻一代中都很突出,所以现在很多人20岁就已经高血压了。
远古时期,人类要面对豺狼虎豹等生存危机,这时候你必须跑得比兔子还快,头脑要无比清晰。这都依赖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醛固酮等等激素。肾上腺素让你血压升高,心跳、呼吸加强,脂肪分解,力大无穷。醛固酮让你不尿,不留下气味被追踪,可能也使人更聪明(原因下一篇文章讲)。
但是,肾上腺不是永动机,他分泌激素的能力是有限的。远古人偶尔碰到豺狼虎豹,现代人却时时刻刻因为各种原因高度紧张,犹如时时刻刻面对豺狼虎豹。那么血压肯定就要高。
老板说:“你的销售业绩每个月要上涨15%!”
自己想:“买不起房就娶不到老婆!王二麻子都买了跑车,我不想再骑共享单车了!”
……
这种紧张的状态就会引起高血压。如果到极度紧张的状态,人能感觉自己心脏疯狂跳动到似乎要奔出来的感觉,然后浑身出汗……
现代人吃得还特别的好。金元时代的名医李东垣有一个名方:补中益气丸,专门补脾胃的。那个年代战乱不休,缺衣少食,肠胃虚弱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到现在,这种患者的数量大大减少,用补中益气丸的机会也变少了。更多的人是需要减肥。
心脏负责泵血,血管平滑肌也要帮忙加压,这样才能让血液全身循环。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当然的是胖子需要他心脏加压泵血,否则身体末梢就得不到足够血液了。所以肥胖的人就特别容易高血压。刺激的食物也容易升压,比如辣椒,辣椒素刺激内啡肽的分泌,一直吃辣内啡肽就需要一直分泌。垂体产生的内啡肽不足了还在吃辣,那人体就只能通过增加肾上腺素分泌的方式来刺激垂体增加内啡肽的分泌了。所以大吃大喝,吃太刺激一方面导致肾虚,一方面导致肥胖,都会导致高血压。
熬夜,就是该睡的时候不睡,你不睡的话,还是肾上腺加班分泌激素顶着,你才能不睡着,这还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
喝酒,酒精轻松就能透过血脑屏障,然后首先会抑制GABA受体。这是人的“刹车”,抑制了刹车就产生兴奋作用。很多高血压的人,喝完大酒血压都会飙升。
叁中药如何治疗高血压?
现代人压力大、纵欲、熬夜,肾上腺真的太忙了,当一个腺体很忙的时候,初期就会表现出增生。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CT检查肾上腺增生的占16.64%,这已经是影像学上可见的增生了。
高血压的患者,在最初的时候,一般是因为以下一些症状就医的:
头晕耳鸣,或头疼欲裂;面红耳赤,失眠多梦,头重脚轻……
同时,别人会认为该患者脾气暴躁,和鞭炮似的一点就炸。
医生一查,血压/mmHg,检查完毕诊断高血压,会给开一些降压药,比如缬沙坦氨氯地平吧。吃完以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除了睡觉还是不如以前好,基本上算是正常了。
但是这个药吃了好几年以后,感觉慢慢的效果就不太好了,又头晕耳鸣,头重脚轻了。而且还增加了腰酸口渴,梦多,手心发热,脱发或齿摇等症状。
这是一个最典型的虚拟病人的情况。
按中医说法,患者刚开始出现“头晕耳鸣,或头疼欲裂;面红耳赤,失眠多梦,头重脚轻”,这时候属于肝阳上亢。到了后期增加了“腰酸口渴,梦多,手心发热,脱发或齿摇”等症状,就属于肾阴虚证。肝阳上亢,是指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含有一点阴虚的意思);是肾上腺激素过多分泌的一个结果。而肾阴虚证则是肾上腺激素过多分泌,且导致了体内营养物质过多损耗后的一个综合结果(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都能导致营养物质的分解)。
王阶医生认为,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使高血压控制的越来越好,就使得高血压患者更多地变成了肾虚证,而比较少见肝阳上亢了[3]。因为高血压的五类用药主要都是起屏蔽过多肾上腺激素危害作用的,而没有去下调肾上腺激素,因此虽然下游的器官损害减轻了,但是肾上腺的过劳并没有减轻,甚至反而加重了。
在现代医学还不流行的年代,比如清末民国初期,那时候患者是先看中医的,所以那时候的高血压患者一般都是早期,属于肝阳上亢证。针对这个病,清末民国初期名医张锡纯给出的方剂主要是:镇肝熄风汤、建瓴汤。应该说,确属肝阳上亢的患者,这些方子效果极好。
但是现在更多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吃了N年降压药后就诊的,基本都是肾虚证,或者肾虚夹痰湿、淤血、脾虚的比较多。所以现在治疗高血压的方剂,是以左归丸、六味地*汤为主的。
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虚性亢奋(肾阴虚),主要药物是生地、山萸肉、生龟板等。其中对明显是肾上腺素水平过高的,需要用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肾上腺素在大脑内也有很多受体,这些受体过度激活人就会很焦虑,现代医学用普萘洛尔,一种脂溶性的β受体阻滞剂予以治疗。但是普萘洛尔还是不能断根,而用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则常常能彻底治愈。肾上腺素水平高的人如果还用补肾阳的药,实质是一些能兴奋下丘脑、垂体的药物,如制附子,熟地,硫磺,巴戟天,这个人就会非常非常暴躁,小孩尤其明显,千万不能用错。
生牡蛎之类的这些矿石类的药物,水煎剂溶解度非常低,为了增加服药量,一般的方法是加生山药。生山药里淀粉含量大,可以和这些矿石粉形成悬浊液,增大有效物质的剂量,明显增强药效。用中药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整个神经、内分泌网络上予以调节,很多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停药数年不复发的。如果患者能减压,少熬夜,少吃,少喝酒,基本就很少血压再高起来。整体看,效果是很好的。
好了,诀窍都讲清楚了,如果你看到这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