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金被曝不合格 回应称与产品质量无关资讯中心
昨日,《北京商报》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其报道称:浙江金华市工商局对辖区内的*金珠宝饰品进行抽检,60%的抽检样品不合格;其中,知名珠宝品牌周大福、中国*金等在列。适逢*金消费淡季,该信息再次将 中国大妈 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金产品的质量问题上来。
昨日晚间,周大福华南区品牌部对此回应: 关于今天《北京商报》以 周大福再登质量黑榜 为题,刊发 浙江金华市工商局 对辖区内的*金珠宝饰品店进行抽检的检测结果的文章,其中提及周大福连同几家珠宝品牌产品被抽检时因未有一并提供 保养指南 而被指 存在无警示标识问题 ,文章指的所谓 不合格 根本与产品质量无关。 对此,广东珠宝检测部门多位人士认为:就算没有提供保养指南,也属于 标识不合格 问题,并没有周大福自己声明的那么轻描淡写。
周大福:各地品牌标识要求有差异
各个地区在品牌标识方面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 周大福中国内地区品牌总监王彬对本报说: 内地也与香港有一定的差别。
检测机构:60%不合格率非常罕见
广东省金银检测中心的杨燕主任告诉: 报道中的金华工商局采取什么手段、聘用什么机构做了这次检测,对于检测的结果非常重要。我们中心近三年的检测中,*金首饰的不合格率非常低,远低于百分之一;*金珠宝加总起来的不合格率,也非常低。出现60%的不合格率,实在是一个很罕见的数字。
广东省*金协会的一家知名会员企业的老板曾先生抱怨说: 99.2%的金冒充99.5%的金,差了0.3%,一条项链10克,总价是3000元,我为了区区0.3%(折合9元),去掺假、毁品牌,我不累呀?
番禺一家大型知名珠宝企业的董事梁先生告诉: 标识不合格是因为这个行内 土豪 居多,大家没文化,还不知道怎么标注才合乎标准。成色如果不足,有可能是现有的技术水平限制了首饰小部分区域的成色达标可能性。
消费者
珠宝产品成色有异
应据实相告
广州越秀区曾阿姨酷爱*金投资,对于此次事件,她认为: 不是不允许珠宝产品成色有差异,而是要据实相告。明明链接处*金成色不足三个九,却偏偏要对顾客说100%千足金,顾客追问,也 脸不红心不跳 ,这样就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了。不管什么品牌,诚信最重要。
业内反映:广东平台或步沪后尘
对于影响,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国际板的推出实际上是对海外金价定价权的争夺。 目前内地金价更多的是追随国际金价,内地机构根据海外的报价来决定自己的买卖价格,而不会对海外金价产生影响。未来的国际板业务随着*金巨头的加入,将会是一个跟国际接轨的市场,因此对国际金价将产生影响,但预计短期的影响比较小。
此外,对于上海*金国际板的长线发展,多数业内人士持有肯定态度。世界*金协会远东区董事告诉: 去年我国超越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进口国,2013年*金需求增长逾三分之一,达到1065.8吨的纪录高位,应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当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时候,上海*金交易所国际交易平台和主要交易平台可能最终合并。那将成为全球非常重要的一家交易所,上海将真正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三大国际*金交易中心之一。
而广东省*金协会会长郑健华则认为: 国际化将是内地*金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上海国际板只是一个开始,其他地区的相关平台、企业也将逐步效仿。广东省也是人民币 跨境结算 的重要地区,且比邻香港,国际化地缘优势明显;目前广东省业内也在寻找*金行业国际化运作的创新点,争取尽快步上海后尘。
上海金 国际板有望年内运行
分析称未来或影响国际金价
备受关注的*金投资传来好消息。上海*金交易所国际交易平台有望年内推出。昨日,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已正式批准上海*金交易所开设国际板业务,交易所将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上海国际*金交易中心,组织安排*金等贵金属产品和相关衍生品交易,并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上海*金交易所相关人士称,目前国际板仍在准备阶段,或年内运行。专家认为,中国作为*金的产消大国,国际板推出将内地市场与海外市场接轨,未来或影响国际金价。
(来源:广州 作者: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