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什么好的医院是治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新京报讯(记者张璐)用球形屏幕观赏梦幻星球、通过拓印学习古代天文知识……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暨第九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昨日开幕,在北京科学中心,项科学互动体验项目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9月14日,北京科学中心,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观看《小球大世界》科普短片。新京报记者吴宁摄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科协获悉,北京科学嘉年华由北京科学中心科普系列活动、“首都科普”联合行动、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北京科学中心科普系列活动于9月14日至20日面向公众开放。86家科普科研机构以及学会、协会、高校、科普基地、出版社、社会企业等带来了项科学互动体验项目。“首都科普”联合行动也将于全国科普日期间举行,中国科技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核工业科技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等近40家专业场馆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企业所属场馆,以及16个区科协将联合进行近场科普系列活动。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将于11月2日-10日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主要包括北京中外科技馆长对话会、北京城市科学节联盟年会、第七届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和第九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世界科普展示,以论坛交流、科普展教、电影展演等形式,促进科学传播交流合作。此外,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全国科普日活动昨天在全国启动,将持续到9月20日,将有1.5万个单位开展重点活动2.4万项,辐射公众3.2亿人次。看点1球形屏幕投影观赏梦幻星球昨天一大早,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北京科学中心,享受科学盛宴。在2号楼B1层,新开设的“小球大世界”特色展区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在满天星辉的多媒体室,“流星”时而从头上滑过,观众围坐在屋内,有种置身银河的梦幻感。多媒体室中央悬挂着一个球形屏幕,伴随着科普影片讲解,通过投影技术,它时而变成蓝汪汪的地球,时而变成带有美丽光环的土星,非常引人入胜。据北京科学中心交流合作部部长张永锋介绍,“小球大世界”(SOS)是从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管理局(NOAA)引进的球面科学展示系统,使用计算机和4个视频投影仪将行星数据、大气风暴、气候变化、海洋温度等动画图像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巨大的动画球体上。“这种球形屏幕是玻璃纤维的材质,很轻,直径有1.72米,通过度的声光电展示,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力,激发公众对天文与地球科学的热情。”张永锋说,目前,小球大世界已有余部科技短片,涵盖大气类、冰雪类、天文类、海洋类以及卫星实时监测类等领域。9月14日至17日期间,展区每天上午10点、11点将进行两场放映活动,播放《蓝色星球》、《热带气旋》、《冰冻》等影片。影片时长在8分钟-15分钟左右,观众可在北京科学中心2号楼一层大厅服务台现场报名。张永锋称,目前这种球形屏幕全球共有个,中国有12个。中心已经对全球个球形屏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下一步将借鉴国际做法结合北京科学中心特点研发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看点2戴上VR头盔体验太空出舱攀爬在京津冀科普资源推介展区,北京天文馆、北京植物馆、唐山科技馆等也带来了丰富的科普体验项目。在唐山科技馆的“攀爬天梯”项目前,观众戴上VR头盔,可以体验在太空中失重的感觉,漫游至太空站时,观众可以通过操纵手柄和动作捕捉技术,攀爬太空站外侧的天梯。“刚开始有点晕,但看到地球和太空站都在我旁边时,那种漫游太空的感觉特别有趣”,一位参与体验的小朋友说。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VR设备,观众还能体验航天员在航天器中的活动,比如穿舱外航天服、调试设备等,项目打造了一个逼真的太空舱内外环境体验情境。北京天文馆带来了“古代天文图拓印体验”。天文馆工作人员说,此次天文馆对汉代画像石刻进行复制,支撑铜模具,通过拓印体验传播古代天文知识。当天拓印的图像为“斗为帝车”图,北斗七星幻化为帝王车辇,斗魁4星组成车舆,斗柄3星组成车辕。因为刚刚过了中秋节,工作人员还选择了嫦娥奔月的石刻画。看点3机器人介绍AI成果怎样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人工智能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之路?北京科学中心1号楼1层的“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一个会自动避障的机器人当起了讲解员,从交通、安防、零售、医疗、通信五个方面,带观众了解身边的“人工智能”。走进展厅,霍格沃兹互动墙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历史。靠近墙面轻轻滑动,妙趣横生的幻影光彩跃然墙面,图灵的故事、达特茅斯会议、AI的三次浪潮……一个知识点引发观众对人工智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