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只有所谓“绝症”才会要人性命,比如癌症就是这类疾病的代表。殊不知,真正疾病致死排在首位的其实是“心脑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它死因。年,估计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
年12月12日,一名24岁的小伙子突发急性心梗,万幸因抢救及时捡回了一条命。
医生对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其前降支近中段狭窄最重约95%,回旋支、右冠未见狭窄,随即于前降支植入2枚支架。
不幸中的万幸,因抢救及时,小伙子捡回了一条命。他的生化检验提示,尿酸高、血糖高。
据了解,他是一位外卖小哥,有胸闷症状已一年有余。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年纪轻轻却已有六年多的吸烟史,平均一天20支左右,他说吸烟是他的“提神法宝”。
?突发心梗时,该如何正确应对?
?心梗发作前,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
?心梗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预防心梗的方法有哪些?
01
突发心梗,牢记“四要四不要”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很常见的急危重症,其死亡多发生在起病的第1小时内,选择科学的救护方式,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四不要
1.医院
①去医院路上、自己挂号检查,这些过程都挺折腾的,可能加剧心梗恶化。
②如果没有人陪在身边,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很可能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
2.不要喝点水
患者意识不清,喝水很容易导致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这对急性心梗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
3.不要服用硝酸甘油
对于怀疑发生急性心梗的人来说,如果血压偏低,服用硝酸甘油就成了一大禁忌,它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增加休克的发生风险。
4.不要心肺复苏
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对于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人来说,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的发生风险。
四要
1.要停止一切活动
怀疑心梗发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就地休息,避免一切干扰,保持环境安静。
2.要立即拨打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比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帮助医生了解情况,辅助用药。
3.保持呼吸通畅
停止活动后,要努力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话,可以立即吸氧,这样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状况,控制或缩小梗死面积。
4.要舒缓心情
家属自己首先不要过分慌张,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以免加重病情。陪着患者,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02
警惕心梗来临前的4个征兆
01
胸闷或胸痛
胸痛是心梗最先出现的症状之一,多发于饱餐、情绪激动、运动、用力排便后,如果持续不缓解,或在休息时突发胸闷、胸痛,则高度怀疑是心梗的先兆。
02
心绞痛加重
心梗的病人大多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假若心绞痛在近一个月内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比之前更加频繁,胸痛的程度越来越重,持续时间越来越长,这是临床上所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特别要警惕心梗的发生。
03
上腹、肩背痛,伴恶心呕吐
少数病人在心梗发生时的疼痛不典型,表现为突发上腹痛、肩背痛,甚至牙痛,不能得到缓解时,也会诱发一系列的全身症状,例如:冷汗、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如果疼痛并伴有这些症状存在时,多数属于心肌梗死发生的状态。
04
全身乏力,冷汗
部分心梗病人在发作前没有其它不适,突然出现憋闷、乏力、冷汗,伴有心慌、气紧等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当发现上述类似症状,则可能是心梗发生的前兆。
03
警惕心梗的5类高危人群
在四五月份,春季气温起伏变化大,加上天气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心梗复发的情况,因此,四五月份尤其不能放松警惕。
下面这5类人群尤其要预防心梗的发生:
01
过度肥胖的人
胖人心脏负担本来就重,又容易出现血液循环受阻的情况,因此,需要合理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肥胖诱发心梗。
02
经常抽烟喝酒的人
长期大量抽烟喝酒,除了加速身体衰老和降低器官功能之外,还可导致心梗发病率增高。
03
不爱运动的人
每天进行适量运动,可加速血液流动,有利于疏通血管和提供血液给心脏。基本不运动的人,有可能会导致身体指标异常,出现心梗的概率也会明显增高。
04
暴饮暴食的人
暴饮暴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摄入过量的食物,为肠胃提供所需的血液骤增,导致心脏供血量减少,心肌缺血之后容易导致心梗发作。平时要注意合理化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05
压力大的人
在压力过大的时候,容易导致情绪发生变动,就会导致心脏受到损伤和刺激,心梗的发病率也是比较高的。因此,需要保持心态稳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