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血脂的诊断和检测,教您看懂血脂化验单 [复制链接]

1#

高血脂的诊断和检测

作者胡大一来源心肺预防与康复心肺预防与康复

胆固醇对维持正常、健康的机体功能非常重要,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参与许多重要激素合成。胆固醇增高不是一个诊断,而是一个临床异常表现,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对某些患者来说,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并不意味着需药物治疗,理解胆固醇升高的原因和对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有助于医生做出临床决策。

血脂异常的就医和诊断流程是什么?

问诊:前往心内科就诊。医生会询问身体有何不适、自觉症状、既往病史、遗传等内容。

饮食调查:医生还会详细询问每天的饮食状况,如动物性脂肪是否摄取过量,蔬菜等膳食纤维是否足够,每天饮酒量有多少,是否挑食等。

生活调查:运动不足、压力及吸烟也与血液中的脂类相关。只要改善生活习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就可能降下来。

身体检查:测查身高和体重。此外,也会测量脉搏和血压。

血液检查:因饭后的血液中脂类含量会增高,所以要空腹采血。采血后,测量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胆固醇等数项。

血液检查牢记以下几点/p>

◆空腹12小时以上。因为进食后,尤其是吃了脂肪性食物后(肉、蛋等),由于血液中脂蛋白酯酶还未来得及对脂类彻底水解,血液中可出现乳糜微粒,甘油三酯含量也可显著增高(餐后2小时最高)。除此外,其他脂质和脂蛋白成分也有变化,一直到12小时以后才慢慢地恢复到原来空腹的基础水平。因此,这虽然是体内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餐后查血脂会产生假性的血脂增高现象。

◆进食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馒头、糕点等,也可引起脂质和脂蛋白含量的变化,但变化的程度不像脂肪性食物那么明显。

◆取血前应有2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以避免改变饮食对血脂的影响。取血的前一天不要吃高脂餐、不饮酒、不做剧烈运动。近3个月无急性外科手术等意外情况。心肌梗死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检查,才能代表事件发生前的基线水平。

◆取血前最好停止服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血脂调节药、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激素等)2~4周,否则应记录用药情况。如果在服用降脂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检验药物的效果,则不需要停药。

◆至少须有两次化验结果证实血脂异常,诊断方可确立,两次检查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周。

◆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数周,胆固醇水平较低,不能代表平时的血脂水平。

应该多久检测一次胆固醇?

大多数人应从20岁开始检测胆固醇(血脂分顶)。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父母的子女应更早检测。

如医生建议开始生活方式改变以改善胆固醇水平,患者应在4~6个月后复查血脂。如开始药物治疗,患者应在6~8周内复查血脂。如增加药物剂量或增加治疗药物,取决于具体的治疗改变,患者应在6~12周内复查血脂。一旦治疗稳定,每年应监测两次血脂。

血脂查几项?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甘油三酯(TG)

载脂蛋白A(apoA)

载脂蛋白B(apoB)

脂蛋白(a)(cp(a))

实际上目前有益于指导治疗血脂异常的只需前四项。

4项指标看懂血脂化验单的”参考范围“,再也不用问别人了!

指导专家:中国心血管疾病权威专家胡大一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血脂高低,是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生病检查,还是健康体检,都会有血脂检查这一项。当您拿到自己的血脂检验结果,您知道它说明了什么吗?

看懂这4项指标,soeasy~

拿到血脂化验单时,上面经常罗列着六七项检查指标,不少市民看到一大堆数字就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然。其实,对于市民来说,真正对心血管防治有意义的仅有4项,其余的只是为了医学研究。

这4项分别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几项指标。

血脂升高,“主犯”是总胆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总和,而甘油三酯是“从犯”。要注意的是,胆固醇也分好、坏,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俗称“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会乘机进入血管,形成斑块,造成血管堵塞,是目前最受重视的一项血脂指标。

因此,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就是“坏”胆固醇。“坏”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肉、猪大肠、肝尖、腰花、内脏和反式脂肪酸(一些甜品中添加的“氢化”植物油);而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不是肉,而是主食、甜品、各种酒类。二者的区别是,胆固醇受饮食的即刻影响很小,但是调整两三天饮食,甘油三酯可能就有明显下降。

“参考范围”也要因人而异

在血脂检验单上,每项指标后面都会附有一个参考值。医院的一番好意,但这容易让市民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理解偏差,低估“敌情”的危险程度。判断病情不能仅看数字,还要依据患者整体危险性的高低来评估。“就像是一个体育用品店,只卖适合姚明的东西,你即使再小、再矮、再瘦,也只有这个选择,是不科学的。”

要控制血脂总胆固醇需记住“”,即健康人总胆固醇小于5毫摩尔每升,高危人群(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二者之一)总胆固醇小于4毫摩尔每升,极高危人群(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总胆固醇小于3毫摩尔每升;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毫摩尔每升,极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6毫摩尔每升。

如果患者被确诊患有冠心病,首选药物是他汀,它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如果患者同时血压较高,二者同时控制,效果会更好。当人体血压和总胆固醇一起降低10%时,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降低45%,形成“1+1>2”的效果。因此,降胆固醇别忘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